(附言:提升英文聽力的經驗分享)

儘管還隔著一整個夏季,作為一隻不知死活的鴨子,無論滑水多慢,也不免感受到博士學業即將開始的壓力,除了本身政治學背景近乎空白,主要壓力源還是擔心自己兩光的英語能力。過去兩年在多大讀書,包括熱烈參與課堂討論、天天產出學術文章、在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的確也都做足了,但這表示自己的英文能力足以應付英語系國家的博士學業嗎?似乎不夠。

碩士期間,鴕鳥般略過所有需要做leading discussion的課,也騰不出多餘時間在課堂閱讀清單和研究論文所需文獻之外讀更多書,前者意味要當個稱職的TA或稍有困難,後者預示我可能無法從容應付需要額外閱讀量的博士資格考。此外,課堂討論時,口說能力也時好時壞,骰子擲到六時,講得頭頭是道,咖啡因攝取量不足時,就得靠教授和同學的愛與包容來幫忙補字或重述。為避免開學後的難為情,最近又重新踏上英語學習之路。

先行禮如儀地寫完一整本經典文法書Understanding and Using English Grammar,以釐清和糾正自己慣有的文法錯誤,挾亞洲學生的基因紙上談兵,做題毫無困難,卻消彌不了當場景切換至學校真實且即時討論時的不自信。於是重新考慮了自己首要目標:要能在學術場合適當地和同行吵架討論,故決定先從聽力入手。


聽覺和視覺是大腦汲取資訊的兩大管道,訓練聽力自然是學習語言重要的一環,有關如何提升聽力,已經有各式文章解說,這裡就不贅述。目前自己的短期目標不在於如何提升聽力,而在於如何利用聽力來準備進入更進階的學術場域

妳有一副好耳朵,應該善用聽力學習語言。

在語言學習上,我的耳朵向來比眼睛聰慧,例如德文單字,印在紙上時只覺得生硬難背,但只要聽過一次並能拼寫,大概就背下來了(不過英文單字無法);又如兩年前剛進研究所讀書時,很多單字和敘事方式都是靠仔細聽教授們和同學討論問題習得的。基於耳朵上的優勢,一個多月前我制定了一個複雜的滾動式學習計劃。首先,先擬定開學前打算精進的部分:

  • 增加政治學理論的字彙
  • 在學術場合討論問題的方式
  • 口說的精準度(accuracy)

接著找到了幾個討論政治學領域相關議題的Podcast,每天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來聽。這些Podcast的共同點都是討論最近出版的研究成果,主持人(一個或數個)既要訪問研究者也要評論該作品。

對我來說理解節目內容不是問題,剛開始妄想利用瑣碎時間,就邊超慢跑邊聽或邊煮晚餐邊聽。很快地,發現自己常常走神,無論是超慢跑還是煮晚餐,這兩項活動本是我一天之中思考人生意義的時間(想當然爾,思考人生意義必須是用母語思考才會深刻),換言之,聽Podcast時常會被不時亂入的各種中文思考打斷,不消一會兒Podcast的內容便流於背景配樂了。

意識到這非母語人士的致命傷後,又改弦易撤自己對聽Podcast的要求:要有一天像聽到中文廣播般,不管本人有沒有意願聽,內容都會進到大腦裡。我覺得這有點難,暫時也找不到相關辦法,於是我就自己胡亂想了一招:每天早上起床,趁著神智清明的時候先聽。

我必須說,這就跟晨間冥想沒什麼不同:席地盤腿而坐,閉上雙眼,淨空所有中文思緒,屏除一切雜念,按下播放鍵。這階段,主要是訓練自己的身體記憶,希望能透過冥想般的練習,讓大腦只要一聽到英文討論,就進入英文世界而不被中文的胡思亂想打斷。

沒想到這招頗具功效,約莫10天左右之後,Podcast播放期間大腦已不再需要刻意抵擋奇怪的思緒飄進大腦,既然有所成,遂再把練習兵分二路,一是練習邊超慢跑邊心無旁貸的聽(20至30分鐘左右),二是當節目進行至評論階段,我會坐下,注意聽主持人評論或討論的方式,聽到對於評論他人觀點或引導討論有用的句型時,我會寫下句子出現的時間,在節目結束後,按圖索驥回放那些句子數次,並跟著大聲重複

不過我沒有特意做筆記,例如把句型寫在一本簿子什麼的,正如前面提及的,紙上作業無法改善我的口語半分,從聽覺而來的記憶遠勝於視覺攝取。偶爾我會和老公大吵一架辯論以練手,不過刻意講出來的句子其實很卡,之前班上同學雖然都很有耐心等我講完,但也會有人在下課時跟我說「不用想太多文法的事情,重要的是妳的觀點。」兩年後,這種雞湯鼓勵基本已經安慰不了我,希望透過這個聽力練習,能在沒有想太多的情況下,句子自然而然正確且流暢地脫口而出。

這個方法還在進行中,很難說何時會有具體效果,可能就是開學後一翻兩瞪眼也不一定。或許有人要問為什麼不和Z多講話練習就好?作為夫妻相互學習對方語言有多麼傷害婚姻,我大概可以寫出二十萬字的論文,此處就按下不表。

最後,回顧一下自己的英文聽力進展過程,自己大概經歷以下階段:

  1. 從鴨子聽雷;
  2. 終於抓到關鍵字猜意思;
  3. 好像可以聽得懂大部分,但一旦有某個關鍵單字聽不懂就會而整段流失;
  4. 無論有沒有字聽不懂都可以繼續下去,而且大腦會幫忙補字;
  5. 可以邊聽邊思考對方的話;
  6. 甚至可以邊聽邊想待會要怎麼反擊,也不至於影響我對後來內容的理解。

而在第三階段又分為:

3a. 有需要在大腦翻譯成中文;
3b. 不再需要翻譯過程,只有聽懂或不聽不懂。

在進碩士班之前,三十多年來斷斷續續地的英語教育、無數在青旅細碎地對話、異國婚姻遇到超愛辯論政治話題的婆家,我的英文聽力大抵還只有在3a和3b之間,然差不多在多倫多大學的第一個學期結束前,聽力已經進展到第六階段,看來怕丟臉的壓力就是促進人類進步的動力,生命一定會找到出路(合掌)。


本來打算進一步介紹Podcast,但這篇已經太長,所以來聊點其他的事情(誒)。以下是分享給想加強英文聽力的人,假如你已經過了這階段,就沒什麼好往下讀的。

很多人說看美劇英文聽力會進步是真的嗎?

某種程度,當然。

不過,問家裡那位連考試規則都來不及細看就去盲考多益、卻將近滿分的堂妹,看劇時會不放字幕練習聽力嗎?「別鬧了,看劇就是要看懂啊!」堂妹如是說,而我萬分同意。

對於看美劇或英語電影不用中文字幕可以增進英文聽力這個說法,我總覺得荒唐:聽不懂就聽不懂,怎麼可能多聽幾次就會懂?或許你要問那用英文字幕呢?說真的也沒必要,不懂的單字還是不懂,而專注力都被英文字幕佔據了,再說,邊讀不熟悉的英文和邊聽不熟悉的英文事實上是同時進行兩件任務,效率易打折。

所以,如果你正在走這一條路,還在企圖提升英文聽力的階段,我會力勸放上中文字幕,好好享受看劇就好了。

假如你非得用看劇練習英文,我會更建議乾脆放上中文字幕,利用中文可一目了然的優勢,注意聽每句話在英文裡是怎麼說的,遇上喜歡的句子就按暫停,開口大聲跟讀,看十集同類型的劇,第十一集拿掉字幕,如果能聽懂七、八成,以後大概就能不靠字幕了,如果不能,就繼續用字幕學習,再過個十集,再拿掉字幕。假以時日,必要驚喜。但是,千萬不要做類似第一次看劇用中文、第二次用英文字幕、第三次拿掉字幕的練習,我說人生苦短啊!真的沒什麼電視劇值得你重複看兩次甚至更多次好嗎。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綠色圈圈裡的拍手,幫我拍5次手↓↓
你每拍一下都能幫助我得到實質的寫作回饋(就讓我們假裝創作真的有價吧),謝謝!

Recommended Article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