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人妻讀碩士|第一次申請名校就上手

多倫多大學

簡言之,這是一個大齡人妻為了能流利地和加拿大婆婆辯論,陰錯陽差回學校讀碩士,爾後一發不可收拾走向博士班之路的幽默心得故事——當然,用第二外語讀研究所其實一點都不幽默,現在轉身跑來得及。

話說從頭

每個人出國讀書都有自己的理由,那麼,已經有碩士學位、已經入德國博士班卻又逃到加拿大加入異國婚姻的我,放著愜意的好山好水生活,再次跳學術坑的理由是什麼呢?本來在加拿大重新拿一個在地學位是既定計畫,一方面所有的移民安置中心顧問都會告訴新移民,早晚都得拿一個加拿大學位,二方面移民兩年多,英文程度還是不足以和婆家的人在餐桌上辯論各種政治議題,我想讀碩士應該能大幅度提升英文能力。為了準備入學的雅思考試,先去報名了多倫多大學上一門不上文法的學術英文課

由於自己對加拿大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各城市千絲萬縷的移民安置作業相當有興趣,第一志願是實用更勝學術性質之瑞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的 Im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Studies,結果上完三個月的課發現原來只要通過這個課程,就可以免語言成績直接申請多大的研究所,懷抱著「將近六千加幣的學費都繳了,不申請白不申請,再說多倫多大學比瑞爾森大學離家更近」之心情,向多倫多大學提出申請。

多倫多大學的學術英文班基本分成四級,進入最高級的條件約莫是雅思6,合格的成績是B(通過率大概60%左右)。許多加拿大大學都有自己的學術英文班和類似豁免英語成績的機制,但大學之間並相互承認對方的語言班成績,目前多大學術英文班的成績也適用於McMaster University。許多年紀大的新移民會選擇以這方式達到語言要求,畢竟這把年紀考語言考試太折騰(淚)。

在多大網頁上翻找出該校有一門學程叫Ethnic, Immigration, and Pluralism Studies和我的興趣最接近,若要讀這個學程,需要先註冊和該學程有合作的碩士班或是博士班。不想再讀第二個歷史所,可是從取得語言班結業成績到最後的申請截止日只有一個半月,也沒時間考慮要選哪一個專科,於是申請了我自認為最有機會率取的歐洲俄羅斯中亞研究所(CERES)提出申請。

CERES隸屬多倫多大學的貴族學院之一Munk School,申請時請學術英文班的顧問修改CV,她要我多申請幾個系,「Munk School的入學申請很激烈,最好也申請其他所,買個保險。」婆家人也卯起來幫我做心理建設:「假如沒申請到也沒關係,多大本來就不好進。」我想不過是個碩士班,這年頭文科碩士班很多人唸嗎?再說我被「林志玲是多大經濟學和美術史雙修畢業」這古老的偏見矇蔽雙眼,長期以為多大充其量只是一所離家比較近的城市大學而已。

事到如今我得承認當初抱著「去提升個英文能力吧」的心態去讀書,實在太過小看在多倫多大學讀研究所的意義。根據最新出爐的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多倫多大學排名第18,而我竟然有眼無珠,坦白說要早知道多大的世界排名,我恐怕連申請都不會申請,畢竟前半生在台灣,充其量只是個中上學校裡的中上學生罷了,現在想來無知就是福,還好我申請了。

沒想到就這樣收到錄取通知+全額獎學金(含免費歐洲12週之旅),開啟一連串大齡人妻的學術奇幻旅程。

剛錄取時,對「是不是真要回學校讀書」多有猶豫,最擔心英文程度跟不上。可後來想,人生也來到這個坎砸:沒有孩子、暫時無法環遊世界、經濟狀態堪稱穩定、困於太平盛世,除了寫作,讀書是唯一讓生活變得有點興趣的事項。再說當年因憂鬱症之故,放棄在柏林自由大學寫了七成左右的論文而離開,嘴上不承認,事實是在往後歲月裡的多少還是遺憾,而後過於安適的生活放大了這個遺憾。琢磨再三,就接受了offer。

也沒考慮太久,該所說如果在一星期內接受offer的話,獎學金會再加碼2500加幣。

兩年在不間斷的學術寫作無間地獄之下很快就過了,最後竟以完美的成績收官,於是興起把這兩年記錄下來的念頭。


第一次申請名校就上手:UofT/CERES/2018Fall

加拿大身份 vs. 國際生

申請加拿大的研究所前首先要理解:不同於以收學費為主的大學部廣收外國學生,研究所的錄取是異常保護加拿大本地生的,假如沒有加拿大身份(公民、永久居留、難民身份),以多大政治系2018年為例,招收28個學生裡有8個國際生,已經算是極限。

即使你超前部署,提早到多讀大學部,拿個GPA4.0,實情是一旦申請研究所,國際生還是會落入名額限制,並不會因你在同一部門的大學部讀過書享有優勢,故作為國際學生,申請加拿大的研究所似乎成了申請美國研究所外的附加選擇,而非主目標。

反之,作為加拿大的新移民如我,在申請研究所時的確受惠於這個保護機制。

怎麼增加錄取加拿大名校的機會?

如果你有地域上的考量,非入某間大學不可,依照我私下不精確訪談和統計:無論是社會、政治、歷史、人類還是文學等科班出身,除了原科系,申請時也可搭配報名另一個跨學科科系(區域研究如東亞、歐洲、中東研究,或是性別研究,社會正義這類)以增加錄取該校的機會。

此外,報名時勾選申請跨學科學程(例如難民研究、猶太研究、成癮研究)似乎會增加你的錄取機率,因為這某方面顯示了你對學校學習資源和自身研究方向的掌握度,再說當你闡述自己為什麼要申請該學程時,個人陳述也會變得更為具體。

不過申請跨學科研究有其風險,對於還不是百分百之確定自己將來要幹嘛的人來說,跨學科研究對於未來的就業選擇是較為彈性的,但對於有志於繼續攻讀博士的人來說,或會成為不夠專業的阻力,尤其是加拿大頂級大學的博士申請都十分看重你在研究所修過多少該學科之課程。

實戰經驗談

加拿大研究所的線上申請,大概都在10月初左右會打開系統,很多學校會辦說明會。在網路註冊之後,按表操課的把資料一一上然後送出申請即可。申請人文社會學科研究所時找留學代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無論是推薦函、個人陳述、還是寫作樣本,都超出代辦的一般業務範圍,與其找代辦不如找專業論文代寫(誤)。回首整個申請過程,和學弟們熱心提供他們自己的申請經驗,我做了一些總結如下。

無需事先聯絡教授

申請加拿大人文社會學科碩士班無需事先聯絡教授套交情。什麼教授想要收你就可以拿到offer這回事在加拿大的碩士申請只是都市傳說,加拿大社會學科的碩士班趨勢越來越多從研究型(research-intensive)走向授課型(course-based),即使是研究型的碩士班,有些系所會乾脆給全班統一指派一位 supervisor,沒有教授收不收的問題,因此專注在申請材料本身才是正途。

GPA是王道

至於這些名校有沒有名校迷思(只錄取名校畢業生)?至少在碩士階段我看不太出來,無論在國內是從哪個大學畢業,只要該大學在多大的認可名單上,就人人都有機會,而弱校高GPA比強校低GPA更有機會。加拿大GPA一般看的是最後兩年的平均,假如你在大學前兩年玩過了,切勿驚慌,後兩年認真讀書就是,那萬一再不濟,只好再去讀個國內碩士班洗一下成績。

作為研究生,申請獎學金是日常,而獎學金取決於GPA和加拿大身份,所以像新移民如我,雖然我本人大學和第一個碩士皆不在英語系統的大學讀書,學校也中等(以最後兩年來說是輔大歷史所),但因為有足夠高的GPA(平均A),系上還是很歡迎我,畢竟這意味著多一個人有資格申請國家研究獎學金。

GPA和語言成績無法討價還價,沒什麼好多闡述的。

除了成績單,還需要準備推薦函、個人陳述、CV和寫作樣本,謹記前三項要更成一個套組,上策是三者之間能互相說明,下策是至少不要相互拖累。什麼叫做相互拖累?就是推薦函寫的太過浮誇,而你的個人陳述或是寫作樣本卻達不到相應水準。

個人陳述(Statement of Intent)

加拿大的研究所申請,個人陳述只有一頁,多數科系要求你在500(最多不要超過700)字上下你就得把前生今世交代清楚。

申請碩士班時,你當然也可以正經八百地寫一篇迷你research proposal,不過我的建議是不需要(恕我直言在這個階段,你也還不知道怎麼寫)。碩士班的陳述應該是一篇風格散文,連結自身的經驗和系所招生頁面上具體要你回答的問題,寫完之後,拿給盡可能多的師長學長姊親朋好友閱讀,讓他們給你意見,修改完後,過幾天再讀再改(如果已經寄給寫推薦函的教授,除非他們要你修改,否則就不要再大改了)。

我的實際寫作經驗如下:先在網路上讀了約莫八百篇的陳述範本,以得到一個風格印象,接著我上CERES官網查看具體要求:1) 選擇本系原因;2) 自我評估為什麼有資格申請;3) 未來計劃;4) 有興趣研究的地區,列出答案後開始編排:用親身經歷的2015歐洲難民危機當hook,簡單敘述過往學術背景、以及在德國和加拿大移民經驗的差異→希望比較兩地的移民政策,藉此進一步申述自己為什麼想要申請這個學校這個所(和移民、種族和多元主義學程)←補充這幾年的社會經歷來說明和其他候選人的不同,最後是一段如今看來沒什麼用處的結尾

當然,文法錯誤是不容許的。

四平八穩的寫作範本(Writing Sample)

個人認為申請碩士班的寫作樣本無須太過精心雕琢,假如你能直接寫一篇10–15頁的英文小論文當然好,但如果你自認還做不到,拿一份寫過最好的、5–7頁左右的報告翻譯成英文也可以。我自己是拿之前申請中研院訪問學生寫的10頁研究計畫當writing sample,以研究計畫當寫作範本的好處是通篇都體現了你的原創想法和你總結文獻的能力,不過,一般來說,基本只要做到論點清晰、文章流暢(flow)、符合學術格式我想就差不多了。

很容易嘛?其實不容易,找人修改依舊必要,文法錯誤依舊是不容許的

無論是個人陳述還是寫作範本,我的秘密武器終究是身為編輯的我老公(歡迎聯絡),不過,儘管母語人士的修改非常重要的,但懂得學術寫作的修改更重要,而這兩種人之間沒有必然關係。在親眼讀過一堆多大母語英文學生們不知所以然的文章後,我認為這個環節上,大夥兒真的不必太擔心,一般申請碩士班的寫作範本都很普通。

推薦函無須迷信大咖或國外教授

無論是PTT或是知乎海外留學版,你都可在申請經驗分享中找到類似的說法是:如果能找到國外(有名的)教授幫你寫是最好,然而,除非你在求學期間去當交換學生、而且是在加拿大交換,否則只有一面之緣實在很難構成寫推薦函的理由,尤其是加拿大的推薦函會具體問推薦人怎麼認識你和認識你多久。

台灣學生時常會遇到教授要你自己草擬一份推薦函,先不提這點完全違背推薦函之本意,加拿大大學的推薦函系統一般不像你以為的那樣擬一封信,而是每個所都有自己設定的一連串問題,除非教授把每間大學的推薦函連結都開給你看,否則你根本無法事先擬定內容。

我的建議是:找出學校裡曾在美加讀博士的教授,由於他們曾在北美學術圈擔任TA,也會有類似的寫作經驗,有點頭銜固然好,年輕教授也無妨(他們寫的更熱心),去上他們的課,帶著個人陳述去和他們談論自己未來的計畫,讓他們直接幫你寫推薦函就好了。

作為大齡研究生,離開學校有段時間,就需要考慮要不要找工作主管寫推薦函,不過,除非你的主管有博士學位或該所要求三封推薦函(兩封學術+一封專業),否則推薦函還是以學術為主。我自己是真的離開學校很久了,只好找第一個碩士的指導教授(德國留學+國立大學文學院院長),和一起在中研院共事過的學長(美國留學+國立大學歷史系系主任)來寫,找碩論指導教授的理由是他熟知我對歐洲歷史的掌握,找學長的理由是他熟悉我第一個碩士畢業後的所有的學術和非學術寫作、以及上街頭(?)經歷。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已經幫無數學生直接寫過英語推薦函。
到CV這環節我已經詞窮

私以為CV這部分實在沒什麼重要,尤其是對一個22歲大學生直升碩士班,有豐富的課外活動還是出版物當然是好,但難道一個內向只愛看書的學生不配讀研究所嗎?畢竟又不是所有的人都在申請MBA。不過就排列上,假如有獎學金和出版物,記得擺在最顯眼的地方。

假如是工作後才回鍋讀研究所,CV就成了另類成績單。正如我之前所說CV、推薦函、和個人陳述是一個套組,要能相互說明。例如我在個人陳述裡強調了自己的跨國和移民經驗,在CV就可以用包括參與的移民社區活動、在地觀察的出版物、和不同地區的工作經歷等表現出來,然後熟知我經歷的學長也可以在推薦函裡交相證明這些經歷和為什麼這些經歷使我變成一個傑出的候選人。

因為我最終只申請了一校一所,又有加拿大身份,無法告訴你哪些事情該避免,哪些部分又該加強,此外,儘管我們常會把美加連在一起說,但加拿大學術風氣和美國仍有所不同,我和同學們的申請經驗未必能夠套用在美國留學申請上。


更多關於在多倫多大學歐洲和俄羅斯碩士班經驗分享

2019 CERES’s founded European field experience
戰爭童年博物館實習小記
夏季學校1/2|Graz University(Radical (Dis)Engagement: State — Society — Religion)
夏季學校2/2|EU Summer Course 2019 #Future4Europe

Research Paper
如何建立Research Paper的argument
寫Major Research Paper(學位要求)

疫情爆發前的兩場研討會

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政治/社會博士班申請

申請博士前該不該到加拿大先拿一個碩士?
申請加拿大研究所和移民的綜合對答

博士班申請經驗三部曲
加拿大博士班申請紀實(2021Fall)
博士申請和冒牌恐懼症
接受和拒絕offer(附:加拿大博士生獎學金說明)


如果你還想知道任何和申請加拿大研究所有關的事情,歡迎留言告訴我。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決覺得它對你有幫助,請點選綠色圈圈裡的拍手,幫我拍5次手↓↓ 謝謝支持!這是一個寫作分潤機制,簡言之就是你簡單的幫我拍五下手,身為作者的我可以得到一點點現金回饋以維持經營網站所需成本。或許你需要登入FB或IG來註冊,但註冊是免費的。
捲|YZ

捲|YZ

Torontonian, Writer, Researcher, Political scientist in making. 座標多倫多,前半生是靠遊牧客棧和生產文字維生的歐亞大陸流浪漢,現為半路出家的政治學學徒一枚,關注種族、移民、排外、民粹等議題,擅寫生命流水帳。

Recommended Articles

2 Comments

  1. Kathy

    您好,我在準備入學多倫多大學,想請教您一下,想知道得獎學金是怎麼申請,您拿的是哪一種獎學金呢?

    1. 捲|YZ

      嗨!不好意思因為我家的喪事忙碌一陣都沒檢查到留言。恭喜你入學多倫多大學,我最初的全額獎學金是申請時系上就自動幫我加入研究生院的競爭,不需要額外申請。另外第二年有申請SSHRC和OGS,前者需要有加拿大身份才能申請,後者應該國際生也能申請,我不確定你的狀態,不過這兩個獎學金都只有在你的課程是兩年制才有意義(一年級時申請二年級的),另外,SSHRC是給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如果你是其他領域,有其他同級但名稱不同的獎學金。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