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學術論文/Writing Sample撰寫指南 2. Flow

溫馨提醒:這份指南的目標讀者是正要寫第一篇英文論文的人(使用說明

記得自己剛開始寫英文essay時,首要大事是要能把觀點從句子湊成文章,以達到最低的(字數)門檻,易讀性和流暢度與否往往是最後修改時的問題,然而,很快地我就發現,抱持這種心態的寫作,效率更低,假如文句之間窒礙難行,就得再花更多的時間修改,也不見得能改好。

何謂「文句之間窒礙難行」?舉例來說,還記得剛進多大時,交作業前我會請Z幫忙檢查文法,在最初的兩、三週,他連改都沒改就發回要我好好寫一次,說文章沒什麼邏輯,我再讀一次,義憤填膺地想:明明文章裡主旨句、論點、舉例、各種轉換詞都有,也算符合各種中文版的〈英語寫作教程〉,怎麼會要到重寫的地步?於是Z只好「讓我問妳:這句開頭的xxx是從哪來的?還有,這句話是憑空飛來的吧!這邊你的第二點離第一點距離太遠,讀者會以為這是第一點裡還有兩個小點……(以下300句略)」簡言之,就算符合中文世界裡的高分作文標準,讀在母語英文編輯的眼裡,也只是在拼湊造句而已。

於是在過去幾年,我花大量時間練習句子和句子、以及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連繫——這裡不是指練習如何好好使用連結詞什麼的,而是練習保持全文概念的連貫,並讓讀者閱讀時感覺有如春風吹拂

後來偶然在幫我修改proposal的學術英文老師那裡聽到一個概念:Old before New,仔細探究並實際練習後,發現這實在是一個超實用的學術論文寫作技巧,尤其是對撰寫英文學術論文的初學者而言,不但能讓論文的行文更流暢,還可以幫助你更快、兼具邏輯、且段落環環相扣地推進內容發展

以下,就來介紹這個我覺得在撰寫申請用的writing sample階段(以及行文的當下),可以超前部署培養的寫作原則(習慣?),畢竟寫writing sample僅是整個留學生涯寫作漫漫長路的第一小步,錄取後還有無數的research paper要寫——而且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寫完。

Old-New. Old-New. Old-New.

讀論文的人最怕的讀著、讀著,倏地飛來一項不明究理的論點或名詞,在句子之間出現會造成混淆,在段落之間出現則會讓文章讀起來斷斷續續。假如是短篇的600字essay,按照導論-內文/闡述論點-結論的標準結構來寫,或許不會出現這現象,但當文章拉長到15頁甚至30頁?走神的機會相當多,維持句子之間的連貫和流暢度(flow)就很重要了。

於是,如果進到任何一個大學寫作中心網頁,會有族繁不及備載的專家告訴你,Old before New/Given before New!怎麼做呢?首要原則是每當寫新的句子、或新段落的主旨句時,你應該:

在句子的開頭輸入任何「已知」的信息,包括你已經提過的想法、或讀者透過你在任何新句子開始前已經讀過的概念和名詞。

這個原則,具體實踐在寫論文過程中,可能會是長句行的順序該如何安排。例如Standford的工程學系有一份寫作指引舉了下面這樣的例子註1:(藍色表示new info.,紅色表示old info.)

A.
X has developed fourth-generation (4G) cell phone technology. To support higher data rates for non-voice communication, Y is using 4G cell phone technology.

B.
X has developed fourth-generation (4G) cell phone technology. Y is using this (4G) technology to support higher data rates for non-voice communications.

A句和B句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B句讀起來會更具邏輯性,在A句裡,第二句話的開頭過於突兀。

註一:"STEM STYLE GUIDE,"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Program | Huang 049, p.3.

而在這個原則之下,假如遇到有主動/被動句型之選擇,也可以適度放棄你一直被告知的:學術論文裡要盡量用active voice。這裡舉一個超級簡單的例子(簡單到我也不確定適不適合當例子,大家就自行體會了):

A.
Every weekend, Jennifer rides her bicycle along a bicycle lane on the lakeshore. The city of Toronto maintains a network of bicycle lanes to promote carbon reduction.

B.
Every weekend, Jennifer rides her bicycle along a bicycle lane on the lakeshore. A network of bicycle lanes is maintained by the city of Toronto to promote carbon reduction.

延伸閱讀:"Lesson 2: Cohesion, Coherence, and Emphasis," Duke Graduate School Scientific Writing Resource. 

請注意,所謂的old before new指的是資訊,而非玩文字接龍,不斷把句尾的句子拿來當成開頭(讀起來很重複),或大量用如They、It、This當成開頭(另一個論文寫作中神秘的部分,擇良辰吉日分享),卻造成更多語意不清。

或許你要問把新訊息放在句子最末的好處是什麼?

根據自己認識的英文母語讀者們的說法是,如果以新資訊開始新的句子,閱讀的思緒容易斷裂,似乎又要重新處理作者的想法——我不太確定在中文讀者閱讀時有沒有這種現象,不過我們也只好配合,努力在每句話之間,保持他們的期待(看到新的或重要的想法和信息)和注意力(等著下一句)。

然而,事情就是這麼有趣: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一旦你習慣把對讀者來說最陌生的資訊放在文章最末時,下一句要寫什麼就變得容易了,下一句你自然要強調、拓展上一句最末的新名詞、新資訊、新概念等等,如此一來,你的寫作速度自然會加快,且有理有據。

P.S. 段落和段落之間的Old-New,等想到在補。

該如何練習Old before New?

實話說,Old-New乍看之下雖然是很基本的道理,實際在寫作當中卻是一個蠻高的境界,一旦你意識到這個原則,從此讀論文時就會發現原來有這麼多論文你讀起來超卡,不是因為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有問題,而是作者本身寫的不夠流暢。

在申請學校、著手準備writing sample之前,意味著你還有時間(?),那每次閱讀的時候,尤其是論文的第一段、或者是作者闡述他的論點和研究成果時,你可以試著用原子筆標示每句話裡的新舊資訊,然後大聲讀出來體驗其中的奧妙。

三不五時那出自己的舊文章分析和修改也是一種練習方法,如果有人能組成寫作同樂會,修改前修改後互相閱讀,應該更能體會。

然而,能夠揮筆就寫成一篇符合Old-New黃金準則的flow之文,和英語語感的培養殊途同歸:最終只能是靠多讀和多寫養成

不過,就像這系列的前一篇文章曾提到「對剛開始英文學術寫作的人來說,在你還沒有寫出你那段thesis statement 之前,就不該繼續往下寫,否則整篇論文將無以為繼」,同樣的道理,當你開始寫自己的第一篇英文論文時,應該要有意識的要求自己在每一個句子之間和每個段落之間中做到Old-New,畢竟這不只能讓論文結構更具凝聚力,讓讀者讀起來更流暢,也是一種很實用的邏輯訓練。

那何時你才算學成呢?相信我,一個英語讀者,包括教授、大學寫作中心的老師、幫你修改的同學等等,他們會告訴你的——畢竟市面上大部分的學生都做不到,所以讀者只要讀到一篇flow的文章,都會額手稱慶並迫不及待的稱讚的。

這篇文章僅是如何寫高分論文之個人寫作經驗分享,鑑於作者本人既非母語英文、也不是英文老師,參考價值請自行評估。
附註:這篇文章含有在多倫多大學寫作中心上學術英文寫作課(Focus on Stytle)的筆記,同時受益於包括UNSY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大學寫作中心網頁,特此說明。

上一篇➜

正在申請國外研究所嗎?

留學文件編修|英文寫作樣本指導|雅思口語練習
2022Fall研究所申請季即將開始,你準備好圓夢了嗎?
讓我們陪你一起完善申請文件
編修團隊包括專業英語母語編輯和加拿大SSHRC獎學金得主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選綠色圈圈裡的拍手,幫我拍5次手↓↓
你每拍一下都能幫助我得到實質的寫作回饋,謝謝!

Recommended Article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