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人妻讀博士|接受和拒絕offer(附:加拿大博士生獎學金說明)

雖然有地鐵站直達,還是一個小時的距離。

表定拒絕和接受博士班offer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在書桌前正襟危坐,先打開York University的網頁,按下接受政治系博士班offer的按鍵,接著打開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頁面,大喊老公快過來。

我手指螢幕,把滑鼠遞過去:「你來幫我按!」Z啼笑皆非的看著我:「拒絕很難嗎?」我不發一語把滑鼠塞到他手裡,咬緊牙關闔上雙眼轉過頭,書房裡一片寂靜,兩個人沈默了幾分鐘,終於,聽到喀喀兩聲,Z說:「好了。」我張開眼睛,看著頁面顯示:很遺憾你沒有接受我們的offer,如果你願意,請告訴我們為什麼拒絕?

問我為什麼拒絕加拿大排名前六、七名的大學以及最好的社會所之一,選擇去一間排名不怎樣的學校兼自己曾經嗤之以鼻以為絕對不會碰上的政治所嗎?是呀,為什麼呢?

老實說這個申請季真的競爭很激烈:疫情讓美國許多大學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減招甚至停招(也有招到一半退報名費的),以至於加拿大境內的博士班申請競爭更甚以往。在這非常時期,我竟然還能擁有在不同學校甚至不同的科系之間做選擇的機會,實屬幸運,學弟傳訊息給我:”You got in during the roughest admission cycle in living memory. Take some time to be pround before you start stressing.”

大齡追夢究極哉問:妳想再一次離鄉背井嗎?

加拿大的社會所一般而言比政治所早放榜,約莫吃年夜飯前,就知道自己沒有被第一志願多倫多大學社會所錄取,但出乎意料地被最後一刻才放到申請名單的University of Waterloo社會所錄取,該大學提供我四年funding package,所上有一個我夢寐以求的分析網路語言之NetLab,有這麼一張offer在手,讓我大大鬆了一口氣。

只是Waterloo不在多倫多的通勤範圍內,要去那裡讀書,意味著搬家,而搬家就意味著變數,婦唱夫隨兩人一起搬家的話變數還要加倍,捫心自問,我真的想要這個變數嗎?

當時還有三個政治所沒放榜,我把Waterloo這選項擱置一旁,不知死活地、快樂地等待一個月,這張offer又點燃起我無限自信:假如在幾乎沒什麼社會學背景的情況下能申請到這麼好的社會所,相較之下我在政治所修的課和表現不都更勝一籌嗎?

接著我就再被多倫多大學捅一刀(所以說不要同一個學校申請數個所,只是增加自取其辱的機會。)二月底,多大政治所寄來拒絕信,又瞬間澆熄爆棚的自信,要知道去年我都已經在候補名單上,以為只差一步了,而且今年成績單更完美、出版和會議論文更多,加拿大學位也正式入手(這是去年大家安慰我為何沒錄取的主因),誰知道再一次申請,竟拒絕的比去年還快?

而人就是這樣:常常抱怨不喜歡多大的菁英主義,但也不喜歡被白紙黑字證明自己不是菁英啊。

既然在離家最近的夢幻大學讀書之美夢已然煙消雲散,我和Z也只好開始認真討論起搬家的問題,並從各方面開始對自己的洗腦:搬去Waterloo讀社會所絕對是明智之舉,我本來就比較喜歡種族和移民議題,社會所還是比政治所合適,而且這個所擅長在民主社會的網路使用和資訊戰,無論台灣還是加拿大都需要這樣的人才,再說剩下兩個還沒放榜的政治所,在學科上的排名似乎不比Waterloo的社會所好,等等等等。

而這洗腦過程直到我收到York University的政治所錄取信時也沒變過。

選校關鍵點:錢多離家近

不過,一星期後,收到一封來自York政治所研究生主任誠摯且非常個人客製化的Email,大抵說明我的申請讓招生委員會印象深刻,該所也有信心提供我的研究全面的支持,順道給了我新的offer,提供五年獎學金(原來也是四年),外加第六年TA保證 — — 我完全無意拖到第六年,可是就像同學之言:多一年的獎學金,就能多一年無憂無慮發表論文;而申請前聯絡過的教授也在zoom meeting裡和我保證在這個所絕對可以不用考量某國資助的影響力;後來,連多大讀書時最要好的教授也說服我:「妳最喜歡的那堂課,那些妳說他們每次開口都讓妳得以深度反思的博士生同學們,要知道他們都不是多大的博士生而是York來的喔!(疑?)」。

於是我就徹底動搖了,仔細回想整個申請過程,若以排名來論,多大和York兩間大學之間還有至少12-15所加拿大的大學可以申請,可當時就以離鄉背井讀書不切實際為由,捨棄申請西岸、魁北克、和安省之內三小時車程以上的所有學校,如今捨排名較高的學校選離家第二近的學校(大概從公館到中研院的距離),不也合情合理?反正遠走他鄉去名校讀書這回事年少時已經體驗過,如今身為背負30年房貸的大齡家庭主婦再讀博士班,自當以錢多離家近的學校為主。

再說,倘若說有哪一個政治所能夠支持我在偏愛的Ethnic and Immigration Studies上更進一步,York在這方面幾乎是全加拿大最好的學校。

至於一開始很在意的學校排名考量,就人文社會學科來說,在加拿大境內似乎沒想像中重要,反正都是找不到工作,讀博士班期間的出版數量和研究能不能申請到外部獎助才是日後求職重點——而申請國家級或省級研究獎學金是要看過去兩年之平均成績的,在Waterloo因為錄取門檻的關係,全班都能申請,York的錄取門檻較低,光是所內競爭就少一半對手。

學校排名影響最大的是如果我想申請台灣的獎助或回台灣求職,可話說回來,自己在台灣是讀歷史系的,無論是政治系還是社會系,半點人脈也沒有,這階段考慮台灣的情況根本是多餘。

以上,我又在短短的一星期內全面洗腦自己York的政治所是我未來五、六年生活的最好選擇。

在立下以不動身為主和獎學金年數而非學校排名為選擇考量後,拒絕最後一個放榜的McMaster政治所就沒什麼猶豫了(McMaster位於一個搬家也不是、通勤也不妥的地點)。

補記: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其實婆家幾乎都曾在York讀書,有兩位在York拿到博士後取得安省大學的教職,不得不說他們也對我最後的決定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加拿大博士班獎學金說明

加拿大的博士班offer幾乎人人有獎

加拿大的博士班,無論在哪一間(公立)大學、無論大學的排名,無論申請者俱備加拿大身份與否,除了少部分第三線的大學可能會因為資金不足而不提供國際生資金——反正一般國際生也不會來申請第三線大學的博士班吧——基本上都提供錄取者保證4年、4.5年或5年、每年約加幣24,500左右的funding package,包含獎學金、和一萬元左右的TAship或RAship,不過這筆錢需要扣掉學費,而對國際生來說,好消息是2018年以後,國際生的博士班學費已經降至和國內生無異(碩士和大學的學費依舊是2–3倍)。

這裡附上York的offer讓大家一窺加拿大博士班的funding package結構:

從上表可以看到,真正的獎學金只佔一半,另一半來自TA工作(這部分不需要繳稅),因此博士班也可以視之為一種類型的工作,對新移民來說至少是累積Cadaian experience

假如不想花太多時間在TA工作上,上策是努力申請到外部獎助,即之前提過國家研究獎學金(SSHRC)或省級獎助,前者只有加拿大身份可以申請。不過,有些學校會在你申請到外部獎助後,拿掉你本來的Fellowship甚至TA和RA的機會,這方面各學校的做法不一,接受offer之前要盡量問清楚。

情報:假如你是國際生,成績夠好的話(過去兩年成績平均A-),在申請學校時,該所多半也會幫你加入該年度的外部獎學金競爭,毋需自己申請。

在加拿大能不能拿到SSHRC或省級獎助遠比就讀的學校排名重要,畢竟那才是你將來能跟求職機構證明自己有能力從政府挖得到錢的實力證明。York的全國排名不怎樣,不過他們的人文社會科學系所學生在搶SSHRC方面倒是僅次於多倫多大學而已。

外部獎助聽起來美好,對許多加拿大博士生倒也是夢靨,能拿到的人少之又少,然只要你有資格申請,系所會年年逼你申請到申請到為止,相當拖磨。

最後提醒:儘管funding package的數額和學費會因為學校不同而有些許差異(例如Waterloo提供我四年25,000元但學費一年要8000元),不過各學校之間最後入袋的錢,一整年相差不會超過2000元,換言之,無論在哪讀書領到的錢幾乎都一樣,但讀位於多倫多或溫哥華的大學和讀位於亞伯達省的大學會有巨大的差異,在UofT或UBC讀書,光房租就會吃掉50%-70%的收入,國際生還是要慎之。

博士班申請二三事

加拿大博士班申請紀實(2021Fall)
博士申請和冒牌恐懼症

還想知道什麼關於加拿大碩博士班申請的事情,歡迎留言給我,如果有需要修改申請文件,也歡迎聯絡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選綠色圈圈裡的拍手,幫我拍5次手↓↓
你每拍一下都能幫助我得到實質的寫作回饋,謝謝!

捲|YZ

捲|YZ

Torontonian, Writer, Researcher, Political scientist in making. 座標多倫多,前半生是靠遊牧客棧和生產文字維生的歐亞大陸流浪漢,現為半路出家的政治學學徒一枚,關注種族、移民、排外、民粹等議題,擅寫生命流水帳。

Recommended Articles

1 Comment

  1. […] 直到疫情前,York政治所是加拿大少數還讓應考生們坐在同一個教室裡、一起寫五到七個鐘頭的,當年差點因為這考法而不願意接offer,還好疫情似乎永久改變了York政治系的資格考制度,經過幾番抗爭,take home算是定下來了。學生在星期二早上九點收到題目後,主修領域可以寫到星期四下午四點,共三題;副修領域則是寫兩題,在星期三下午四點交卷,每個答案在2500至3000字之間。如果學生因種種理由預先申請,大概可以各多得24小時。考不好,考試委員會決定要讓你失敗,還是多給一次口試的機會。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