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飛機前我想:「我能毫髮無損的平安走完防疫流程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嗎?」

一個大齡女子移居多元文化之城Toronto、並重新踏上學術之途中的所見所聞和反思
上飛機前我想:「我能毫髮無損的平安走完防疫流程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嗎?」
大敵Delta當前,加上2020年秋天的慘痛教訓,今年安大略省各大學可說是推出各種校園防疫政策來確保師生安全。這篇文章以York University為例,概述加拿大大學的校園防疫政策,以及在第四波疫情襲擊下,重返校園是不是真的可行?
即使有一扇美麗的窗戶也無法化解的悲傷,記不能去餐廳用餐的300多天。
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如果現在才是抗疫真正的起點,身為住在「國外」、已經反反覆覆封城封到懷疑人生的有經驗人士,我一定要趕來寫一篇封城生活指南,看能不能讓大家心情好一點。
在我還沒意識到第二波疫情高峰結束前,安大略省在初春宣佈第三波疫情來了,省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宣布封城,也沒能擋下三種變種病毒交相侵的威力,曾經還算聽話的安大略省也逐漸走向歐式自由和天擇。
台灣就像一個在全球危機四伏中緊繃著生活時能夠喘口氣的港灣,讓我得以上岸享受片刻寧靜,可是,自己的人生航程仍行駛在疫情曲線起伏的加拿大,疫情是不會結束,無論情願不情願,危險與否,都只能回我城與之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