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在新變種病毒Omicron大爆發、最難防禦病毒之際,我和老公因父親的病情從加拿大飛回台灣。

這趟倉促之行伴隨著各種驚險。本來,承平時期買一張機票回台灣不難,疫情讓整趟旅程變得困難加倍,而散居歐美各國、已經在疫情中堅持兩年、比西方人更小心翼翼防疫的朋友們此刻紛紛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確診的消息,也弄得我們心浮氣躁,幾個好友返台過年,上飛機前的測試過了,抵達桃機的測試也過了,卻在防疫旅館的第六天確診,直接送去醫院,可見得要能夠平安走完防疫流程,需要很大的運氣。

2022年的回台隔離檢疫比之2020年,複雜度更勝一籌,瑣碎地記錄下這趟防疫隔離之旅,原是想讓大家做個參考,不過防疫政策瞬息萬變,目前春節防疫專案已經不適用,最終只能當個瘟疫之年的飛行紀錄。

預定防疫旅館

2020年回台時,直接回屏東的透天厝隔離。我和老公住在樓上,父母在樓下煮食送餐,頂樓陽台對著大武山,鄉下地方房子也不密集,視野開闊,鄰居們總是趁我們在陽台運動時,到自家陽台假意曬衣服,實則企圖隔著街道對我們噓寒問暖,大家都戲稱這是全台最享受的隔離生活。

今年年初在最新的入境檢疫規定下,沒有人可以一入境就回家隔離,怕父親有個萬一,不敢選擇離屏東醫院太遠的隔離地點,故選擇在高雄的旅館先隔離七日,再回屏東隔離第二個七日。然正逢春節時刻,所有可以在除夕前回家的日期都被訂完了,這導致我們也無法再把機票日期提到更前。

還好,比之前年即使一同入境的夫妻也不准在旅館同房間,今年我和老公得以在同一個房間隔離。只是因為我半夜還得上課,普通雙人房太過打擾對方作息,故只能朝家庭房型尋覓。

現在已經各種整合網站(AsioYotourbobo等等)可以預訂房間了,此外,也可以在交通部觀光局找到完整的(已公開之)防疫旅館名單。在一番搜尋後,發現高雄某防疫旅館的四人房,空間寬敞,中間還有道門,至少不會有在床榻前視訊上課的尷尬。我直接和防疫旅館用Line魚信往返,修修改改數次,最後敲定在會走7+7+7方案,兩人同住含三餐只要3200/一晚,還有浴缸,頗為划算。旅館唯一的缺點是餐點驚人的難吃,以至於我們花了大把金錢在點餐上。

預定7+7+7方案時,旅館基本上會讓你先預定八個晚上,等抵達旅館,館方會精算從入住那一刻起共168個小時,來決定你可以在第八日離開還是第九日離開。(現行方案是共隔離10日,意即要預訂11個晚上。)

 這家防疫旅館的優點在於空間寬敞、缺點在於餐點真是驚人的難吃,想要預訂的人須把外送預算考慮進去。
家庭房被分成兩個空間,相當合適。

7+7+7方案(僅到2022年2月14日)

7+7+7方案是政府為了讓國人返鄉得以在家吃年夜飯而設的現實方案,讓返台者可以在旅館隔離七日後,回自己家完成剩下的七日隔離和七日自主管理。選擇該方案的條件是返台者和自家隔離地點的同住家人都要完成兩劑疫苗。

選擇此方案,在出發前就要用手機上網去填寫入境檢疫系統(航機版)一人一機。在填寫之前應該要準備好:1)防疫旅館訂房證明(包括防疫旅館的代碼)、2)電話號碼,若住在國外沒有台灣電話號碼也可以填當地號碼,抵達後再修改、3)完全接種之疫苗証明(7+7+7方案需要上傳證明)。此外,在7+7+7方案下,同住家人在第二個七天裡,除了要定時做快篩,行動上會受到「加強版自主隔離」的拘束

雖然來不及回家吃年夜飯,然我們還是選擇這個方案,一來是越早回家越好,二來也是想早點回家給媽媽一點陪伴的力量,殊不知卻人算不如天算。

在西雅圖轉機時我發現:一旦我填上媽媽的名字,表明她也同住於透天厝的話,她就不能再去醫院探望父親了!意識到這個措施如此嚴厲後,趕緊和媽媽討論是不是要改成10+4方案或乾脆在防疫旅館隔離14天?但媽媽認為她本來也就都在老爸的病房過夜,大不了這七天不要回家就好,於是我趕在登機前修改了居家檢疫通知書,把媽媽的名字拿掉。

沒想到,父親在我們回屏東隔離的第二天就過世了,可是因為媽媽的名字不在居家檢疫通知書上,隔離空間按規定不能添加新人進來,反倒變成有家歸不得。

而回屏東隔離的第一天,我曾企圖申請去醫院探視父親,按照現有規定,出於人道考量,隔離檢疫者若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須外出奔喪或探視,再施打疫苗且兩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的情況下,可以請假外出四小時。不過醫院和屏東的防疫負責單位顯然都不願意承擔這種麻煩,在許多爭吵的電話後,我最終沒能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

由於現在的規定是不能直接回家隔離檢疫,所以無論是集中檢疫所還是防疫旅館,上機前需要把訂房證明準備好,check in櫃檯會根據你所選的方案嚴格檢查你的訂房紀錄,故預定時最好以護照英文名預定,以免櫃檯看不懂中文。

美國轉機

2020年回台灣是搭長榮多倫多直飛台北的班機,儘管當時既沒疫苗,染疫後的病情也比新變種嚴重許多,然國籍航空的防疫措施加上乘客幾乎都是防疫自律要求甚高的台灣人,搭飛機的心理壓力不大。可惜疫情延宕終究使長榮關閉這條航線,現在從多倫多回台灣若還想在長途段搭長榮或華航,大概只剩下去溫哥華搭長榮飛台北、或去美國境內轉機這兩個選擇。

考慮到美國爆炸性的染疫程度和防疫態度,我們一度很抗拒去美國轉機,可眼見父親衰敗程度加劇,等不到去溫哥華的轉機的航班,也只能去美國轉機。不料在美國轉機比想像中的麻煩。

因為台灣人需要美簽或ESTA才能在美國轉機,而我們是在起飛前一晚的11點才發現這個駭人的條件。原不以為意,根據自己過去申請ESTA的經驗,都是登記繳費後就馬上核發,沒想到這次系統卻顯示要72小時內做決定,可能會是數小時,也可能等上兩天,我們帶著惶惶不安的心情躺在床上,腦中沙盤推演要是不能及時拿到,是要先送Z回台灣還是怎樣?

還好在清晨四點收到通知說過了。

因為申請的太晚,在check in時,航空公司電腦系統還找不到資料,換了三台電腦才搞定這個惱人的步驟,由此可見:疫情期間搭飛機真的要搭直飛班機,才能把各種染疫風險和不必要的簽證問題降到最低。

一路上的核酸檢測

截至我們回台灣那一刻,世界上所有的飛行幾乎都是一路伴隨著被戳鼻子的。

1.返台登機前兩日內的PCR陰性證明

為因應Omicron的高傳染力,2022年初返台搭機前需提供登機「2日內」的PCR陰性報告(以啟程地表定航班時當日往前推2個「日曆日」計算)。不過,要搭上飛往美國的班機,卻需要搭機前一日的核酸檢測,故事先調查好哪裡有單日內能得知結果的檢測地點很重要。

要想在多倫多單日收到核酸檢測結果,只能在私人診所,我們在起飛前一日大清早去downtown的FH HEALTH做測驗,當完七點左右收到陰性報告。和台灣相比,加拿大的核酸檢測價格還算便宜,單日得知結果約莫159加幣+13%的稅;加急件一小時內可得知結果是350加幣+13%的稅。

2. 桃園機場長程航班的落地檢疫

一下飛機旅客們就被安排到一個封閉的空間做快速核酸檢測,檢疫人員會依序叫號,並給一張貼紙(全程都要貼好,有貼紙才能上防疫計程車),當場戳鼻子檢測。不得不佩服台灣滴水不漏的防疫措施,這些防疫人員真的很辛苦,清晨五點就要穿著防護衣在現場忙碌,還能帶著笑容致力讓剛抵達的旅客們感到安心。

在機場的核酸檢測是我體驗過最簡單暴力的,檢測人員快狠準的把棉籤戳到鼻腔深處快速一刮,狠狠地通了一下。不過,相比加拿大那種要把棉籤伸到左右兩邊鼻孔轉個10秒的溫柔但會造成自己過敏一把鼻涕一把臉淚的風格,我個人大推這種方式,可惜後來沒再遇到過。

這班飛機只有40人搭乘,等待檢測的時間一小時不到,檢測結果陰性的人被叫號送出去,而檢測結果陽性的人(這班飛機還有三個)會被默默抓出來送到角落做疫調。

隔離檢疫期間之篩檢日示意圖
3. 隔離期間的公費PCR和快篩

選擇7+7+7方案,從入境到自主管理期結束,一共還有兩次PCR和三次自己做的快篩,出關之前,機場檢測人員會根據方案給予盒裝快篩。聽說現在10天方案要快篩的次數更多,建議返台時隨身帶一個袋子,尤其是一家人或是回家隔離期間有同住家人者,一人數盒快篩體積超大,沒有袋子裝會很狼狽。

坦白說快篩的意義不大,要說自己能夠把棉籤戳到多裡面我是不太信,當然傳染力高的時候還是測得出來,不過準確率大概也就一半。

但在進入隔離第六天和倒數第二天都要做貨真價實的PCR檢測,原以為會和機場一樣乾脆,殊不知又回到伸進去轉好幾圈,對棉籤過敏的我到後來看到棉花棒都有陰影,最後一次的PCR測驗因為頭一直閃,被戳了七八次,都快崩潰了。

私以為從隔離地點去做PCR才是染疫風險最高的時候:例如高雄會派檢驗專車到每家旅館巡演,但是當輪到我們,搭電車下去時,共和一個剛住進來的房客和一個剛做完檢測要回房的人打了個照面,還共乘電梯,如果這當中有誰確診,根本來不及防護。

防疫專車

1. 機場到防疫旅館

機場的防疫專車分兩種:南下(防疫專車)和北部(防疫計程車),搭乘的價格是固定的,多餘的車資政府會補助。比起2020年回來時,工作人員需要花很多時間登記和詢問防疫地點,今年已經進展到一掃條碼就出現所有的資訊,甚至包括個別防疫旅館的專屬下車指引。

根據2020年搭車時的打探(消息來源是司機本人,這裡不做事實查證),機場的防疫專車是一家車行獨佔,除了車資(車行收走),政府補助里程20%給車行,但司機只分得7%,還得負責車輛維修,因此司機們會拼命地多跑幾趟。當時載我們的司機說自己最多一天的可以四趟台南和高雄來回,如果排班十小時,前面已經好幾趟,到第九小時45分,如果有單也會繼續跑(不能拒絕),整個罔顧司機和乘客的安全。

兩年後,情況依舊,於是儘管機場各種檢疫延遲了南下的時間,但在司機一路狂奔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於早上10點以前抵達防疫旅館。

防疫專車價格,感謝政府大手筆補助。
2. 防疫旅館到居家隔離再到醫院做PCR

無論是從防疫旅館到回家隔離、還是防疫旅館住滿後回家、又或是在隔離期間要外出醫院採檢,這些路程都只能搭防疫計程車。計程車都是各縣市衛生局安排的,在出發前一晚計程車司機會電話聯絡約接送時間。

這幾段路程基本上都是自費,跳表算,還好高雄市就在屏東市左岸,約莫一千元大洋可以抵達,假如有人因為台北房價太貴而到高雄隔離,那14天後搭防疫計程車回家應該會哭。

居家隔離的不愉快插曲

除此,搭乘防疫計程車往來於防疫旅館、我家、和醫院之間時,不斷收到警察局打來的電話,說我偏離隔離地點,最後一次去醫院檢測後回家,警車甚至開到家裡來找人。我說難道衛生局沒有通知我們被安排去做檢測嗎?警察局說沒有,而且就算有,按照指示,只要系統發出警示,他們就得找人;於是我打去衛生局抱怨,到底是怎麼和警察局協調的?衛生局則說按照他們的經驗,警察局對他們每日上傳的名單都視若無睹,因為對方自有一套流程。

無論是外出探訪父親的申請和被警察探訪,都讓我體驗了檢疫隔離政策中央版本規定和地方實施版本的不協調。

隔離檢疫走一遭,驚濤駭浪,生離死別,真心希望這是最後一次隔離檢疫。

原文發表於新性感雜誌

更多疫年記事:

  • 疫年記事|加拿大大學的校園防疫政策和返校方案

    疫年記事|加拿大大學的校園防疫政策和返校方案

    大敵Delta當前,加上2020年秋天的慘痛教訓,今年安大略省各大學可說是推出各種校園防疫政策來確保師生安全。這篇文章以York University為例,概述加拿大大學的校園防疫政策,以及在第四波疫情襲擊下,重返校園是不是真的可行?

    Read More


  • 疫年記事|窗內和窗外

    疫年記事|窗內和窗外

    即使有一扇美麗的窗戶也無法化解的悲傷,記不能去餐廳用餐的300多天。

    Read More


  • 疫年記事|防疫不是選擇題

    疫年記事|防疫不是選擇題

    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Read More


  • 疫年記事|也來寫三級生活(偽)指南

    疫年記事|也來寫三級生活(偽)指南

    如果現在才是抗疫真正的起點,身為住在「國外」、已經反反覆覆封城封到懷疑人生的有經驗人士,我一定要趕來寫一篇封城生活指南,看能不能讓大家心情好一點。

    Read More


  • 疫年記事|走向失控的安大略省疫情

    疫年記事|走向失控的安大略省疫情

    在我還沒意識到第二波疫情高峰結束前,安大略省在初春宣佈第三波疫情來了,省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宣布封城,也沒能擋下三種變種病毒交相侵的威力,曾經還算聽話的安大略省也逐漸走向歐式自由和天擇。

    Read More


  • 疫年記事|日暮鄉關何處是

    疫年記事|日暮鄉關何處是

    台灣就像一個在全球危機四伏中緊繃著生活時能夠喘口氣的港灣,讓我得以上岸享受片刻寧靜,可是,自己的人生航程仍行駛在疫情曲線起伏的加拿大,疫情是不會結束,無論情願不情願,危險與否,都只能回我城與之共存。

    Read More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它對你有幫助,請點選綠色圈圈裡的拍手,幫我拍5次手↓↓ 謝謝支持!

這是一個寫作分潤機制,簡言之就是你簡單的幫我拍五下手,身為作者的我可以得到一點點現金回饋以維持經營網站所需成本。或許你需要登入FB或IG來註冊,但註冊是免費的。

捲|YZ

捲|YZ

Torontonian, Writer, Researcher, Political scientist in making. 座標多倫多,前半生是靠遊牧客棧和生產文字維生的歐亞大陸流浪漢,現為半路出家的政治學學徒一枚,關注種族、移民、排外、民粹等議題,擅寫生命流水帳。

Recommended Articles

發表迴響